:::

家庭教育專區

教養一個有同理心、懂感恩的孩子,比功課好還更重要

我一直覺得教養一個有同理心、懂感恩的孩子,比寫一百頁的功課還更重要。所以我願意花更多時間讓我女兒慢慢學習同理心,多了解外面的世界。我建議所有的爸媽不要一直只擔心輸在起跑點,反而要更擔心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,學不會感恩與同理心。

  • 教養一個有同理心、懂感恩的孩子,比功課好還更重要

很多父母特別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,尤其是指讀書與分數方面的表現。我們幾乎每天記得提醒孩子要好好唸書,急著早日建立生活常規,早點睡覺、刷牙等等!但是我們爸媽們是不是忽略一件很重要的教育?就是培養孩子對外在世界有感覺?

最近我看了一個文章印象很深刻。文章中強調爸媽們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,發現其他人的生活。

大部份台灣的父母都為孩子犧牲相當的多。孩子要什麼馬上就有,不是嗎?孩子餓就有很多選擇,孩子口渴馬上有飲料,孩子想要玩具,也馬上去買!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平板電腦跟手機。他們活在自己建立的世界,越來越不理會外面的社會。他們很難真正理會到冷是什麼,因為有很好、保暖的衣服。他們不知道辛苦是什麼,因為爸媽都幫他們解決。孩子被好好的保護著,完全不明白外面的弱勢族群。

漸漸的,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讓自己開心。想要買最新的運動鞋、要全新的手機,結果孩子被我們寵壞。他們忘記珍惜跟感恩這件事。他們只在意現在的生活享受,對歷史或祖先也越來越無感。他們也許會羨慕其他國家的生活,但不在乎自己生活的土地。

最近我一直在想這件事,也不想要自己的孩子只關心自己,不管外面的世界。尤其是大女兒,因為她已經3 歲多了,我常常提醒她有多幸福,提醒她要感恩、也要珍惜。跟她講故事的時候,就告訴她是一個幸福的小朋友,因為許多孩子沒有衣服,也沒有家可以住。結果我女兒現在也開始在乎這些事情。她還問我:爸爸沒有房子的人可以跟我們一起住嗎?她還用樂高做房子給他們住。我看到女兒的這些行動也會特別感動。

我們千萬不要讓孩子馬上得到他要的東西。上課、寫功課、讀書當然很重要,但是不是一切。首先,我們需要讓孩子發現人生的重要性、跟分享這件事。再加上不要一直只注意自己,也要幫忙其他人。有時候我跟女兒遇到路邊無家可歸的老人,我特別讓女兒看到他們的生活。也跟她講外面還有很多需要幫忙的人。我們出國的時候也告訴她,很多人沒辦法去度假,因為生活較不富裕,常常提醒她要感恩,也要感謝爸媽。

我一直覺得教養一個有同理心、懂感恩的孩子,比寫一百頁的功課還更重要。所以我願意花更多時間讓我女兒慢慢學習同理心,多了解外面的世界。我建議所有的爸媽不要一直只擔心輸在起跑點,反而要更擔心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,學不會感恩與同理心。

讓孩子學習珍惜所擁有的,也學會分享與關懷!

文/照片提供:吳鳳

容易使壞或學習成就低的孩子,背後通常有很愛拿他和別人比較的大人

父母在教養孩子的時候,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避免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拿來與手足或他人比較,因為一旦產生了競爭意識,孩子不是想辦法讓自己比對方更強,就是想辦法比對方更能夠吸引人注意。

個體心理學主張,教養孩子不應該有責罵與處罰,打罵教育會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,這點我想大家都知道,不過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更深入的嚴重性,而我自己也是在學習個體心理學一段時間後,才了解到自己年幼時的脫序行為背後的目的是什麼。

爸媽從小愛讓我和哥哥比較

小時候我們家的經濟狀況並沒有很好,父母為了籌錢讓哥哥去補習,十分省吃儉用。他們一輩子都在貧窮中求生存,一直以來都把家裡的貧窮歸咎於學歷低、找不到好工作。

因此父母對我和哥哥的期望,就是能夠好好讀書念個大學,將來能有一份坐辦公室吹冷氣的輕鬆工作,不用像他們一樣,一個整天都在扛木頭、一個當電子作業員站整天,一週只休一天假,還要去鳳梨園照顧鳳梨。如此辛苦、如此拚命,卻還是掙不了多少錢,而且要被人看不起。

我的老家一樓客廳有一面牆,上面掛滿了哥哥大大小小的獎狀。年長我七歲的哥哥,從小成績就很優秀,不過我不認為他是真的喜歡讀書,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被父母給逼出來的。

我的父親與祖父經常會指著牆上的獎狀,驕傲的跟我說,那全部都是哥哥小學期間拿到的獎狀,等我進入小學之後,要拿幾張給他們看?從我記憶以來,哥哥就是我的競爭對手,為了「爭寵」的對手。

小學的時候開始,每天晚上七點一到,母親就會把電視關掉,叫我去寫評量,我總是攤開然後放空,或者開始在評量上面畫圖。母親看到後就會跟我說:「不會寫就去叫哥哥教你。」

「哥哥教、哥哥教,完美的哥哥,沒有缺點的哥哥。」

沒有人聽得見我內心的嘟囔,也沒有人會知道,我有多麼討厭他們總是要我不會就去問哥哥,好似我是個什麼都比不上哥哥的廢物,得靠哥哥才有辦法做好一件事情。

小學一、二年級的課業,還能夠隨便應付一下就考 98、100 分,到了三、四年級開始就沒那麼輕鬆了。父親平常不太跟我講話,講最多的大概就是:「這次考試考幾分?有沒有拿95 分以上?」在當時,只要考 95 分以下,就是少一分打一下。

剛開始我還會畏懼父親的皮帶,真的會硬著頭皮去逼自己讀書,但我越是想努力讀書,就越看不懂書上寫的內容。老師在臺上講解時我也經常聽不懂,然而每當我舉起手來,坦白的對老師說我聽不懂,希望能夠得到老師重新講解一次的機會。

「我剛剛講的你都沒在聽嗎?」

「你上學只有帶便當盒來,沒有帶耳朵來嗎?」

「要不要打電話叫媽媽幫你把耳朵送來?」

班上同學刺耳的笑聲至今猶存在我耳邊,從那一次起,我就再也不敢對老師提出任何問題了。上課聽不懂,回家自然不可能突然就理解了,就這樣日復一日,過著根本看不懂書上的內容、卻還要假裝自己很認真的每一天。

為何不該拿孩子與手足或他人比較?

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沒用的人,所有的光環都在哥哥身上,根本沒有人會注意到我。唯一受到關注的時刻,就是領著成績單去見父親的時候,我會先被他用皮帶抽手心跟屁股,然後再被罰去神明廳跪在神主牌前,直到他叫我起來。我的成績沒有因為父母與老師的高壓教育而進步,反而還越來越糟。

我上國中時哥哥結婚了,父母工作之餘,還要幫忙照顧哥哥的女兒,雖然他們還是會要我好好讀書,但是已經不會再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打我了,最多就是叨唸個幾句。沒有人逼迫我讀書後,我反而在升上國三時,數學突飛猛進的進步。

過去兩年來,所有的科目成績相加還不見得能超過六十分的我,首次靠著自己的努力,在數學這一科拿到了八十幾分。當我興高采烈的帶著成績單回家拿給父母看時,結果母親只是淡淡的說了句:「嗯,很棒!」父親則是冷笑:「才八十幾分也高興成這樣?」

從那一次起,我就徹底放棄讀書這件事了,我開始翹課、逃學甚至逃家。國中畢業後,我只讀了兩個星期的綜合高中就休學,之後還大剌剌的在我父母面前抽菸、喝酒,只要他們一罵我,我就頂嘴回去。

曾經有一次吵到父親拿出柴刀來在我面前揮舞著,說要替天行道,現在就要砍死我這個不肖女,他還轉頭罵母親:「當初就叫你不要多事抱她回來,養出一個不肖女!」

「責罵其實並不像父母以為的那麼有效,大多時候,舊事只會一再重演。假如責罵有效,孩子應該只要被罵過一次,就不會再犯了。」

回顧我幼年時期所發生過的悲劇,我一直以來都不是真的要使壞,而是希望父母能夠注意到我、聽我講話,我想告訴他們我被欺負了,我想向他們求救。

然而我在表現良好的情況下,完全得不到任何關注,因為我做的事情哥哥都會做,而且做得比我更好,我永遠都比不上他。既然如此,我只能在使壞這件事情贏過他了,若要比壞的話,我的程度可是哥哥望塵莫及的。

雖然會被責罵,但是至少父母注意到我了,被討厭也沒關係,我心裡只想著:「爸爸媽媽,能不能請你們不要無視我?」

我的脫序行為背後,藏著的是對父母的求救信號,不過他們並沒有發現,而這也是讓我脫序行為一直持續不中斷的主要原因。

父母在教養孩子的時候,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避免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拿來與手足或他人比較,因為一旦產生了競爭意識,孩子不是想辦法讓自己比對方更強,就是想辦法比對方更能夠吸引人注意。

吸引人注意的方式,你們懂的,通常不會是父母想看見的行為。

文/宅媽花花

摘自 宅媽花花(黃瑜萍)《為了生存,我需要躁鬱症:宅媽花花的阿德勒個體心理學》/布克文化

把握人生最重要的時光!吳念真:陪伴孩子比念好英文更重要|親子天下

【親子天下】吳念真:支撐我的,是責任(專訪下集)

親職教育專家─楊俐容老師:教出好情緒,父母必修四堂課

家庭教育網站資源